小玩耍大學問
沒有時間、沒有經驗給孩子制訂學習計劃,但是又對“起跑線”之說耿耿于懷?現在,盡可以放下你的思想包袱了,因為那些看似消磨時光的游戲,正是他們真正學習的開始。 輯/辛艷輝
很多父母都覺得應該讓孩子盡早學些什么,但是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幼兒園、親子班,卻似乎只是在領著孩子玩耍。其實,你大可不必擔心。因為,玩兒,就是孩子最應該做的事情,是孩子的第一門正式課程。
積木——建立三維空間感
積木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三維空間感,這是今后他們學習幾何、物理甚至到了大學學習建筑、工程的基礎。孩子們用積木講故事的時候,會選擇大塊的來代表狗熊,用小塊的充當兔子,或者讓大塊的代替爸爸,小一些的表示媽媽,最小的被當作寶寶,這些都表明孩子們對于現實世界中的大小關系有了明確的認識,并且能夠通過直觀的方式表現出來。
涂鴉——鍛煉觀察能力
通過用畫筆復述世界,可以提升孩子的觀察能力,幫助孩子更仔細地認識外部環境。所以,當他們的作品越來越復雜時,他們留意到的細節也就會越來越多,所以他們經常會問你:“為什么這種花只有四個花瓣?”或者“咦,這只狗狗的尾巴怎么不是毛茸茸的?”
唱歌——感受能力和自然松弛的心態
我們都知道,唱歌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語感,這對于他們今后的閱讀和表達都很有好處。此外,音樂還可以幫助孩子進入自然和松弛的狀態,并且給他們提供了另一種表達情緒和情感的方式,這對于他們今后的生活很有幫助。
拼圖——注意力和持久度
拼圖可以培養孩子的空間感知能力,以及對于形狀、圖案等細節的觀察能力。但是拼圖還有一項作用,就是訓練孩子長時間集中精力并且把事情堅持到底。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,對于孩子來說,最好的拼圖并不是最復雜的或者最簡單的,而是最適合孩子的,它具有一定的挑戰,但是又不足以讓孩子選擇放棄。另外,幾個孩子一起拼圖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,他們通過事先的計劃、協作和分工,可以應付一些高難度的項目。
戶外活動——社會交往能力
在戶外跑跳攀爬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身體素質、鍛煉肌肉、訓練平衡能力,還可以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。因為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的時候,很少能像他們在室內游戲時那樣得到大人的關注和指導,所以在外面瘋跑的時間更有助于他們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。在戶外的天地里,孩子們自己就學會了分享、輪流以及集體游戲的一些潛規則。出現沖突的時候,他們也會嘗試自己解決,并且在交涉、勝利和妥協的過程中,學會了處理自己和他人的關系。
講故事——今后閱讀的前奏
孩子們很愛“看”書,這對于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非常有幫助。他們飛快地翻動書頁,然后把注意力停留在感興趣的插圖上。別以為他們在裝模作樣,其實在這個過程中,他們完全可以通過文字和圖形的對應,認識一些有特征的文字。到了4歲以后,孩子們對于那些聽了無數遍的故事,就能夠像模像樣地“讀”了,他們一邊翻書,一邊憑借記憶,把故事一一對應地講述出來。這種“偽閱讀”對于今后的真正的閱讀非常有幫助。